近年来,海关加大了进出口环节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加强与地方公安部门的联系配合,构建海关与公安执法联动机制,始终保持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高压态势。
近日在青岛大港海关的采访中,记者意外地发现,一向清闲”的海关知识产权部门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申请备案数量成倍增长
“最近咨询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外贸企业明显增多。”青岛大港海关负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刘雪峰对记者说,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也叫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当权利人在海关申请备案后,海关可以依职权对在进出口环节中侵害权利人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强制措施。“这一国际通行做法,对保护外贸企业知识产权极为有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保护手段一直不被企业了解和运用,导致侵权行为频发,企业维权成本高昂。”刘雪峰认为,外贸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
而近期,特别是去年以来,这一局面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仅2012年一年,山东全省就有12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了备案的审核,同比增长近2倍,一年的备案数量就占到全省累计数量的近三成。”青岛大港海关有关负责人说。
自主品牌初尝甜头
作为山东的“老外贸”,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中粮山东进出口公司董事长韩德利最担心的不是市场需求的低迷,而是那些足以断送企业市场与前途的假冒产品。
作为有着50多年历史的山东传统品牌出口企业,中粮拥有‘塔牌’、‘LUNGKOW及双龙图形’两个商标,中粮产品粉丝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消费者心中有极高的声誉。由于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近年来,各种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图案相继出现在国内外市场上,严重侵害了中粮的利益。
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孙经理也告诉记者,凭借多年的品牌战略,该公司的“凤凰”自主品牌产品销往非洲和欧美等20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国际市场30%以上的份额,成为中国优质蜡印产品的象征。但在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凤凰”品牌也频频遭受侵权。“商标侵权行为一度成为企业与品牌发展的最大障碍。”孙经理说。
青岛大港海关有关负责人说,去年,青岛关区查处的涉嫌侵权案件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权利人。“青岛海关及其他关区共查获侵犯中粮商标案件40余起,涉案金额数百万元,维护了我们公司的权益。”韩德利说。
凤凰印染同样尝到了海关保护的甜头。“海关发现有两家企业在出口至非洲的商品中侵犯了我们公司的商标权后,没收了大批侵权蜡染布,并对侵权企业进行了处罚,避免了市场的混乱。”孙经理说,通过在海关进行知识产权备案,公司的商标权保护由过去的被动保护,变为主动保护,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维权成本。
折射贸易结构变化
什么原因让昔日并不受“待见”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持续升温呢?
首先是海关在进出口环节的保护,大大改善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环境,维护了健康公平公正的进出口秩序,尝到甜头的进出口企业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积极性大增。
与此同时,外贸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还归因于青岛外贸结构的变化。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长期以来,青岛外贸主要依赖加工贸易,加工企业大多按照客户提供的标准、规格进行生产,然后贴上客户指定的商标,出口到国外。承揽加工贸易业务的加工厂没有属于自己的商标,专利也很少,因此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不足。而随着一大批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利润,加工企业对品牌的需求增强,加上自身也具备了发明专利的实力,商标、专利数量激增,寻求海关保护的需求自然强烈。(转自中国网,记者闵雪莲)